【华厦快讯】小班项目化学习活动案例:嗨!蘑菇菌

浏览量:0

嗨!蘑菇菌

小班项目化学习活动案例




项目背景



餐后散步活动中,幼儿发观草丛中长了几个野蘑菇,他们都激动地跑过来告诉老师:“老师,这里有几个小蘑菇,你快来看呀!”

幼儿听到有“蘑菇”,兴致勃勃地围过来看。

苏苏:“这个蘑菇哪里来的?”

译泽:“这是从地下面长出来的。”

垚垚:“这个蘑菇能吃吗?”

赫赫:“不要碰它,这个有毒。”……

蘑菇的出现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因此,我们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确立了关于“蘑菇”的项目化学习活动。



项目研究


01

准备阶段——抓住兴趣,经验准备


在“嗨!蘑菇菌”班本主题课程中,幼儿对种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开始讨论如何种植蘑菇。

案例1

教师:孩子们,你们都对种植有兴趣,那你们知道种植蘑菇需要什么吗?

幼儿:种植就是从泥土里长出来,我们就能吃了!

教师:嗯,没错! 小朋友说得非常对,种植就是植物会从泥土里长出来,也就是种植是需要泥土的。那种植还需要什么呢?

幼儿:我们还要浇水的,好像还有些别的,我要回去问一下妈妈。

幼儿:对,还可以问问小爱同学!

幼儿:还可以去问问菜场里专门卖蘑菇的人。

教师:小朋友们说的对,但是老师要提醒你们,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而是真菌,菌类是个庞大的家族,它们无处不在。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抛出一个引导性问题后,幼儿自主地讨论出了很多搜集信息的方法。例如,幼儿自发讨论出了可以问智能家电小爱同学、可以问爸爸妈妈、可以问专门卖蘑菇的人。因此,在这一项目的准备阶段,幼儿发展了信息搜集的能力,知道了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求助哪些人,如何解决项目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源于幼儿的兴趣,基于幼儿的经验,我班开展了“嗨!蘑菇菌”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教师与家长共同准备了营养土、菌包与各类种植工具等。在这一项目的准备阶段,教师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材料上,更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一步步地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中积累经验,并且在问题解决的导向上发展了信息搜集能力。


02

开展阶段———整合经验,反思发展


01

在项目开展中,解决“不出菇”的实际问题。

准备好种植基质,将种菌材料插入基质后,幼儿的兴趣十分高涨,每天来园的首件事情就是仔细查看菌桶是否出菇。

几天时间后,一些幼儿的菌桶出菇了,然而有些幼儿的菌桶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案例2

幼儿:老师,为什么我的小蘑菇还没长出来啊?

教师:是哦,为什么还没长出来呢? 你是怎么照顾它的呀?

幼儿:我每天都会来看它有没有长出来,怎么还不长出来啊?

教师:那你去问问别人是怎么照顾小蘑菇的,找找原因好吗?

基于幼儿发现了菌桶没有出菇的实际问题,教师并没有直接进行解答,而是继续把问题留给幼儿,幼儿需要再次求助同伴或家长,再次根据问题搜集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信息搜集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还培养了反思能力,反思自己在照顾菌菇时的行为,从而找出原因,进而解决问题。

02

巧妙抓住教学机遇,突破项目开展瓶颈。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开始需要教师提醒才能自己去关注菌菇的生长变化,由此可见幼儿对种植菌菇的兴趣已经开始逐渐减弱。由于项目中缺乏新的刺激,导致项目的推进遇到了阻碍,项目进入了瓶颈期。

案例3

教师:孩子们,之前有小朋友发现自己的菌菇没长出来,你们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幼儿:就是我的菌菇还没长出来呢! 昨天问了妈妈,妈妈说可能是我没有浇水。

幼儿:还有可能是没有晒太阳吧,植物都是需要晒太阳的。

幼儿:我妈妈说小蘑菇不能晒太阳的,它喜欢暗暗的地方。

幼儿:我感觉是菇棒埋得太深了吧,这样它那个小芽芽就钻不出来了。

教师:你们说的原因,我觉得都是有可能的。那你们自己尝试看看这几种方法,试试看浇水、晒太阳,或者把菌桶的口袋打开一点,让菌棒翻出来,埋得浅一点能不能让菌桶出菇。

接下来,我将这一问题抛给了全班幼儿一起讨论。在讨论中,幼儿认为菌桶不出菇的原因可能是水没有浇够、没有晒太阳、晒太多太阳、埋得太深了、袋口没有敞开等。我并未对幼儿找出的原因进行对错判断,而是鼓励其根据自己找出的原因尝试解决问题,亲自验证菌桶不出菇的原因。

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初步体验了“假设—验证—再假设—再验证”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建构了“从假设到验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03

展示与结束阶段—回顾经验,享受成果


在整个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幼儿留下了许多可见与不可见的过程性成果。可见的成果如下:每一次遇见问题,检索资料后留下的表征作品;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记录菌菇生长过程的“蘑菇成长记录”;幼儿自己种植出的菌菇。不可见的成果是幼儿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积累的种植经验、建构与发展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项目的最后,享用菌菇是对本项目最好的总结与展示,我们和幼儿一起在生活体验馆专用室体验摘蘑菇、洗蘑菇与制作蘑菇美食的过程。

但出于对食品安全的考虑,教师并没有真正使用幼儿种的菌菇,而是委托食堂进行了采购与加工,幼儿在午餐时品尝了杏鲍菇牛柳、卷心菜炒蘑菇、三鲜菌菇鸽子汤等。虽然最后幼儿吃的不是用自己亲手种的菌菇,但是幼儿在午餐时吃到都吃得非常的开心,甚至平时不愿意吃蘑菇的幼儿也很乐意接受。

在这个项目过后,班级活动主题自然地过渡到了“14只老鼠的秋天进行曲”上,和小老鼠们一起坐蘑菇轿子参加秋天大游行,顺利完成了主题的衔接与转换。




感悟思考



在“嗨!蘑菇菌”这一项目中,幼儿先后发现了若干问题:种植菌菇需要什么——菌桶为什么不出菇——菌菇可以制作什么美食。由此可见,项目化学习在实施与推进的过程中,弱化了教师预设问题,而是以项目推进过程中幼儿碰到的实际问题为导向。

总而言之,项目化学习立足幼儿实际生活,源于幼儿兴趣,基于幼儿经验,是一种在不断体验、反思与解决实际问题中建构整合式经验的课程。我们教师要时刻谨记幼儿是项目化学习的主体,幼儿是项目最好的推动者、探索者与发现者。项目中的问题源于项目推进过程中自然产生的问题,无需教师提前预设,教师只需发挥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幼儿引导和帮助。




文字 | 高祝娟

图片 | 高祝娟

审核 | 虞凯屏

发布 | 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