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陶行知理论下幼儿园小剧场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朱超群)

浏览量:0

论陶行知理论下幼儿园小剧场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摘要:

在幼儿园里,教师作为一天之中与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其与幼儿之间的各项互动、交流自然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师幼互动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幼儿园教育、管理之中的的核心模块。而儿童剧是儿童最欢迎的表演艺术,恰恰也是我园的特色课程,容易贴近孩子的生活与思考,更有创意空间,也是本园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本文针对我园在儿童剧小剧场开展过程中,师幼互动有效性对幼儿积极成长展开探讨。

关键词:儿童剧;师幼有效互动;幼儿园

陶行知认为教育和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幼儿园开展的区域游戏就是在模仿生活体验生活,这个就是陶行知所说的“教学做合一”。《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在日常生活管理中,要建立起良好师幼关系,使幼儿于团体生活中能够更多的感觉到温暖、爱护,心情愉悦、放松,形成安全、信赖感”。师幼互动一直以来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个基本形态,始终贯彻在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细节中,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项关键因素。那么,怎样在我园儿童小剧场活动的开展过进行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       幼儿参与环境布置

材料是最能引发幼儿主动参加表演的关键,能够协助幼儿塑造出想要展示的场景,并引导幼儿在其中做出自己最好的表演。在之前大部分小剧场中,我们会利用中午时间做大量的小剧场服饰及道具,为了让幼儿表演时有更多的选择。但是,后来我们发现幼儿对于我们制作的道具并不感兴趣,他们往往捡起地上的树枝就能表演一场武侠剧。老师主观认为幼儿需要的并不能代表幼儿的需求。从而导致了幼儿对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心血制作出的道具没有太大兴趣,这就直接致使幼儿在接下来的所有创作中参与感较低。

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需要重新审视老师、幼儿、道具之间的关系。幼儿在制作道具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自主能力、参与欲望才是帮助他们进行表演、创作的关键。因而我园决定给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来制作所需要的道具以及材料,依照现场情景剧中所不同的情景、每个角色所穿的不同服饰、以及故事情节发展中所必须的道具等等,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不仅提供现成的服装、首饰和其他道具,还铺设了更多的可以刺激孩子创造性的材料。如纸盒、牙膏盒、易拉罐、奶粉罐、废旧衣物、篮子等或者是一些天然的素材如枝桠、叶片、花瓣和水果等。

1.       巧妙的引导

幼儿由于自身动手能力不成熟,在进行大量的道具制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难题,而这老师们应当及时赶到,以耐心的方式引导他们自己解决该问题,且对于他们耗费时间、心力精心制作的道具要给予充分赞美与肯定。当然,制作的成果不可能样样都尽如人意,当他们制作出的道具在表演中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时,老师们一定要积极引导他们,不能对于作品说出嘲笑的言论,老师可以作为参与者,使用孩子制作的道具进行演出,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老师再去进行引导与协助。例如,在制作儿童剧《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的场景过程中,道具做的有些大导致挡住了小演员的声音,造成观众都听不清舞台上的声音了。这时,我选择用轻声的语言去提醒他们:“可以试着把道具做的稍微小些。”于是,孩子们就在老师带领下改下道具尺寸。

2.       主动介入

老师在制作过程中也是需要去进行主动的引导的,而不总是在发现问题之后进行解决,在制作道具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现一些孩子显得不那么自信,总是觉得制作起来束手束脚,所做出的成品也不那么精致,布置出的场景总是不那么理想,伙伴们也不太喜欢他所做的道具,这时教师就可以一同和幼儿制作,从侧面指导幼儿。比如,有一组幼儿在动手方面相对较弱,制作的过程中困难重重,花费的时间也更加长一些。我就会启发他们:“什么材料可以用来建造宫殿呢?用什么方法能够装饰的更加精致?”“在房间外部与内部的材料选择上是不是可以选择不同的材质?”等,最终在大家一同的商量与讨论中,我们完成了这次创作,这群孩子们的成果是令人十分满意的,都非常好看很合适我们的舞台,这让他们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

3.       积极讨论

在制作道具前我们会分小组让幼儿各自讨论并用画图形式记录下来。就像在《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儿童剧中,我们就是这样商议的:“在头饰之外,这个剧情中涉及到的各种其他道具还有什么呢?”在小朋友们一段时间的商量后,各个组进行了汇报、发言:“我们还要做一棵大大的苹果树。”有的组幼儿说:“需要苹果道具,不然哪有东西给小动物摘呢。”

谈论完毕后,我就让他们操作实施,在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我在给予帮助,就这样师幼共同创设舞台背景及道具,有条不紊。

2.       教师的隐性指导与幼儿的创造表达

小剧场本身就富有创造性的,教师们应当处于支持者、参谋者的角度去帮助孩子,绝对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左右幼儿,限制幼儿发挥,要和幼儿一同参与而不是当一个高高在上的指挥者。为了让幼儿更加喜欢表演,我会让他们自己丰富角色和创编台词或者让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剧目进行表演自己设计台词。使得幼儿们真正喜欢上表演与创作,因为这些都是幼儿创造性的表达,老师在过程中需要认真倾听每一位孩子的想法与创意,并积极鼓励并引导幼儿广泛运用生活经验、常识与故事内容、情节相联系,甚至自己进行创作与剧情设计等等。例如,《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的表演过程中,我们将大量的头饰制作材料发放给孩子们,让他们依照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进行相应的绘画、裁剪。表演快开始的时候先要求幼儿们对以下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分析:“鼠小弟会用什么方式来得到这些苹果呢?”“谁还想吃苹果?”“最后鼠小弟吃到苹果了吗?”通过这些对话、回答与思考,他们的创作灵感就会更容易地被调动,有的组幼儿大胆地表演:鼠小弟爬梯子摘苹果,最后吃到了;有的组则在整个剧结尾的部分做了颠覆性的创编:鼠小弟试过了很多种方法都没有吃到,最后鼠小弟不服气的自己种棵苹果树。每个幼儿都深深的沉浸在想象力创造出的一个美好世界里,将故事做了各种不同的处理、改造,使得表演内容更为完整、好看。在孩子们做汇报表演的时候,老师们要重点关注一下性格内向、比较害羞的小朋友,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参演其中会分配角色进行轮流表演时,当性格较为内向的幼儿表演起剧中主角时,老师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给予他们鼓励与赞赏,例如一个坚定、信任的眼神,又或是一些简单易懂的手势,这都会增加孩子们的自信心,来帮助他们完成整场表演,完整无误的表演则会激发这些孩子的兴趣与表演欲望。例如,我们班的萱萱平时是一个内向腼腆的小女孩,这次她非常想演《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中的小鸟,我就一直对着她微笑,用眼神传递着激励与赞赏,鼓励他去战胜心中的恐惧,努力做出最完美的表演,最后她顺利地完成了这一重要角色的表演,这是她非常棒的一次表现,也对她今后的积极性及自信心有着很大的帮助。

3.       根据幼儿性格特点,选择适合角色

    大多数人认为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是指挥者甚至是统领者。其实,老师是幼儿的伙伴是指导者、参与者、协助者。教师和幼儿是绝对平等的关系。因此,在幼儿表演中遇到挫折教师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安慰或者是告诉幼儿正确的表演方式而不是一味批评幼儿。同时,教师应该及时关注每一个幼儿的状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教师更是幼儿是心灵守护者。

新《纲要》中就有提到这一点,师生双方能够保持相当程度上的关注是建构出良好互动的一个基本条件,对交流的对方的每个行为给予足够的、及时的关注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顺利完成的保障,也是孩子们对教师们越来越信任的一项最基本条件。

四、接纳尊重幼儿,营造轻松互动氛围

我们的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去真心的关心每位孩子,尊重其人格、性格特点,为其提供更多探索潜能、发展能力的途径;平时要和孩子多聊聊,知道他们的内心世界;多肯定多鼓励幼儿的行为。同时,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们还应当依照各种情况给予更加周到的支持与协助,让幼儿们真正体会到我们对它们的重视程度与关爱程度,并在过程中学会用积极的、稳定的心态去对待幼儿在日常发生的各类行为,给予更多的表扬与赞赏。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