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行知思想 论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重要性(翟兆玲)

浏览量:0

浅谈行知思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重要性

摘要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入园焦虑在生活即教育的的理论中有了强有力的体现,依恋行为是幼儿产生入园焦虑的根本原因,依恋行为即幼儿对某一物体的依恋,也就是幼儿对某一人或某一物体的依恋变得更加强烈,当他或她离开这些物体时,他或她哭泣和焦虑。本文主要以个案跟踪的形式,历时半年从科学和实践的角度分析幼儿依恋行为的产生原因和指导策略,记录小班幼儿涵涵入园焦虑期的前因后果,以及有效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策略

:

入园焦虑,在新生入园时较为常见,可以表现为分离焦虑和恋物情结这两种。幼儿在入园后的分离焦虑可以表现环境的改变、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由与所爱的人分离而产生。恋物情结顾名思义即幼儿对某种物品而产生的特别依恋,可以是一块布、一个玩偶,当他们有这些物品陪伴的时候,他们的情绪会得到缓解,能获得一定的安全感。反之,当他们突然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亲人、熟悉的物体,他们就会表现出不安、哭闹,如果在幼儿的入园焦虑期过程中由于我们的过度行为则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不利于幼儿的社会交往。因此我们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找出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并运用有效的策略,帮助幼儿改掉依恋的习惯,让他们喜欢上幼儿园,爱上幼儿园。

一、个案追踪记录:

观察对象 涵涵(女37个月)

观察时间:2021812

镜头一:新生入园前家访。

8月中旬我们和家长预约后第一次来到了涵涵的家,涵涵得知老师要来家访,早早的站在门口,一见到我们就兔兔老师。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涵涵特别喜欢小白兔,衣服上有小白兔、鞋子上有小白兔、放水果的碗也是小白兔造型,尤其喜欢抱着兔兔的包包睡觉。奶奶说以前最喜欢给涵涵讲小白兔的故事,涵涵也就喜欢了小白兔,看见有关小白兔的东西她说喜欢,我们就给他买。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就养成这个习惯,一睡觉就要抱着小白兔书包,奶奶言谈中带有焦虑,涵涵上幼儿园了可怎么办 

(分析:从奶奶的描述和涵涵的日常行为可以看出涵涵有恋物情结。经过了解,我们也证实了涵涵恋物行为的产生是由于家人对幼儿情感投入的缺乏和忽视,特别是奶奶在宠爱中养成习惯。)

镜头二:第一周。

涵涵第一天入园,奶奶没让涵涵背书包上幼儿园,涵涵一直哭。午睡时,她哭的更厉害了,嘴里一直喊兔兔包包、兔兔包,没有入睡。第二天,涵涵依旧没有带兔兔书包,后来奶奶在围墙外看见了涵涵一直在哭,特地回家拿来了兔兔书包,放在了涵涵看不见的地方,不过午睡时她照样哭得厉害,就把兔兔包包拿给了她,她的情绪渐渐好转,慢慢的抱着兔兔包包睡着了,睡醒后她的小手牢牢的抓着书包不放,奶奶来接时一起带回家了。后来的几天涵涵每天背着或者拿着兔兔包包进行游戏,只要有兔兔包包在就不哭,一发现兔兔包包不见了就哭的厉害。

(分析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当他们突然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一下子没有了情感上的依靠,出现不停的哭闹属于一种正常的入园焦虑现象。第一周,从对书包的依恋程度来看,她一直很眷恋似乎对幼儿适应幼儿园有一定的影响,幼儿只要有了包包就情绪稳定,类似于安慰剂。不过从观察来看,涵涵在入园前只是抱着包包睡觉,到现在一刻不离开包包,她的入园焦虑情况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缓解孩子进入幼儿园的焦虑)

镜头三:第四周。

在外出排队一个拉着一个走的过程中,涵涵后面的孩子用小手拉着她的兔兔包包,这使得她被拉的很不舒服,我建议她先拿下书包,我帮她拿着,她勉强的同意了,眼睛一直看着我手里的兔兔包包。在玩打地鼠的过程中,她主动过来说请我帮她拿着不要丢了,在她玩的过程中我悄悄的把包包放在她的视线外,她玩了几圈突然发现我手里的包包不见了,哭着跑过来让我陪她一起找兔兔包包。

(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坚持,涵涵已经能够放下书包进入游戏活动,她已经放松了心情,幼儿入园焦虑有了一定的缓解,恋物情结也得到了改善。

镜头四:第六周

    进入了十月份后,涵涵依旧每天把兔兔包包带来幼儿园,上午,她在玩的过程中偶尔会把包包遗漏在某个区域,到午睡时哭着抱着包包睡觉。下午,她情绪良好,包包可以先让老师保管。这样的情况持续了有三周。

镜头五:第十一周

涵涵没有带兔兔包包来幼儿园,她在和同伴玩的时,我问她你的兔兔包包今天怎么没带啊她笑眯眯的说妈妈说,兔兔包包只能出去玩的时候说完像没事人一样继续游戏了。

(分析:涵涵对书包的依恋随着对幼儿园生活的适应基本解除 但是在后续的交流中得知,涵涵有时还是会抱着包包睡觉,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父母的教育也很重要,父母需要进一步改变养育子女的观念。)

二、入园焦虑行为的原因: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涵涵的行为是一种入园焦虑,它是由于缺乏亲子依恋而对某些熟悉的物体产生的特殊喜爱,也被称为恋物行为。

1、       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主要是指孩子自身的年龄特点和性格因素。涵涵是20177月出生的,刚刚3岁多,她是我们班年龄偏小的幼儿。从心理学上说:3岁左右的幼儿正是自我意识的萌发时期,刚好开始理解自我的存在,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因此柔软的棉垫、喜欢的汽车,可以使她暂时忘却不如意,从触觉上、心理上得到满足、情绪情感上得到安抚,因此她对安慰物的需要是非常自然的事。

2、家庭因素:

1)情感的缺失。

因为情感上得不到满足,幼儿时期的孩子如果依恋关系遭到了破坏,他们就会表现出不安、紧张、害怕继而会运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有的孩子会寻找依恋物以达自我平 正如涵涵的爸爸妈妈平时工作忙,加上哥哥在上小学,所以他们的中心都以哥哥为主,怕涵涵会打扰哥哥学习,所以他们一直分开住,这样,就缺少了与孩子的沟通,因为孩子在情感上缺乏父母的爱,内心缺乏安全感时间久了,他就会把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喜欢的物品上,进而形成了幼儿行为。

     2)宠爱的教养。

    涵涵的入园焦虑原因一部分来源于奶奶的宠爱教养方式,平时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涵涵是由奶奶带大的,非常宠爱她。奶奶刚开始发现涵涵喜欢小白兔的物品,以为没事,没有采取较好的引导方法,而是一味的迁就,只要涵涵不哭闹做什么都愿意。久而久之,兔兔包包便成了涵涵时刻不能缺少护身

三、入园焦虑指导策略

通过分析,我认为涵涵的入园焦虑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刚入园时,当她一下子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群体,包包则给了她一种情感寄托,假如在入园的三年里他长期背着书包,对他的生活、游戏肯定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也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我运用了一下一些指导策略进行了干预。

1、爱心抚慰策略。

根据种种的观察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刚刚离开温暖的家,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一双双渴望的眼睛,非常想从老师这得到关爱。教师必须毫不吝惜地去关爱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能够体验、感受到你的爱,尤其是那些行为的孩子 这些孩子对自己的家人有强烈的依恋,对于幼儿园的生活很难适应。对于这些孩子我们必须要时刻观察他们的需求,暂时不要脱离他们的依恋物,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多和她说说话,消除他们的恐惧和焦虑。当你和孩子们建立了信任关系,他们对依恋物也就会脱离了。

2、       逐步过度策略。

涵涵的书包作为她的情感依恋,可以调节她的紧张情绪,如果强硬取下,自然会引起她的不满,使她更加警觉 所以我采取了一个渐进的过渡策略,就是对她提包的行视而不,以此来放松自己,并逐渐把注意力吸引到有趣的活动上 在无意识的活动中,让她意识到背书包不方便,愿意接受大人的建议。

3游戏转移策略。

游戏幼儿的天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积极参与游戏,让快乐愉悦的心情吸引和感染幼儿,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从而释放焦虑,在游戏中越来越积极地增强对教师的依恋感,尝试接受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逐步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

4、家园共育策略。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我们的工作一定要先让家长了解,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首先,当我把涵涵在园的情况分析给涵涵父母的时候,他们觉得很有道理,说很愿意合作,达成了逐步纠正孩行为的共识 其次,父母应该在孩子睡觉的时候花更多的时间陪伴他们,在他们入睡前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特别是当他们迫切需要一个书包来安慰的时候,使依恋的习惯慢慢得到纠正 最后,建立家庭的一致性,在幼儿园逐渐改正的同时,家长也要求在家里做同样的事情,避免孩行为的重复 孩子是父母的未来和希望 当我向家长汇报每一个进步时,家长们都很高兴,也更愿意配合我们的工作。

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工作,我们班里原有入园焦虑的孩子,绝大部分已经度过了分离焦虑期,进入了一种新的群体生活 我发现孩子越小,他的可塑性就越强,成人一定要抓紧各种习惯的养成期 如果孩子已经有了一些不良习惯,要引起注意,但不要太草率,应该采用适当的方法,可以改变 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们在以后的道路上能够突破一个又一个障碍,在未来健康快乐地成长。